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公开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本站不承担由此而引起的任何责任。
中国能源报讯:世界采矿大会国际组委会主席约瑟夫-杜宾斯基日前表示,根据2011年煤炭产量和煤炭储量比例分析,世界已探明煤炭储量可供开采112年。其中,美国已探明煤炭储量可开采240年,俄罗斯超过470年,而中国只有33年。 近年来,我国煤炭产量和产能不断扩大,平均每年增量达2亿吨左右。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为35.2亿吨,2012年尽管煤炭市场不景气,我国煤炭生产总量增速有所回落,但仍达36.6亿吨。据2013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为1873.3百万吨油当量,同比增长6.1%,在全球煤炭消费总量中的比例首次超过50%,达到50.2%。 据预测,2015年、2020年我国煤炭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7-39亿吨、39-44亿吨。专家指出,资源有限,但我国煤炭产量已经大大超出其在资源、技术、环境、安全等各方面所承载的极限能力。 产能急剧扩张带来隐患重重 长期以来,我国开发煤炭资源过程存在采富弃贫现象,特别是部分小煤矿乱采乱掘,严重破坏了资源赋存状况,造成的资源浪费惊人。有数据显示,1980年至2000年间,煤炭资源浪费就高达280亿吨。记者同时从部分兼并重组后的小煤矿了解到,其过度生产现象仍在持续,并未彻底淘汰落后产能。 我国采煤对地下水造成了巨大破坏。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采煤破坏地下水资源超过20亿立方米,若《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全部实现,到2015年,14个煤炭基地采煤需水量将达66.47亿立方米。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2》指出,2035年,中国由能源生产导致的水资源消耗将比2010年增长83%,其中煤炭生产和消费是水资源消耗的主要因素。 专家介绍,每开采万吨煤炭造成的土地塌陷面积达0.267公顷,截至2011年底,全国井工煤矿采煤沉陷损毁土地面积已达100万公顷。另外,煤炭资源开采引起地表沉陷、积水、村庄搬迁,加剧了人地矛盾。仅五大平原煤炭基地中的两淮基地和鲁西基地的搬迁人数就超过了三峡移民130多万的总数。 尽管2012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至0.374,但与先进采煤国家0.03甚至0的百万吨死亡率相比,差距依旧很大。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国不少煤矿,包括很多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投入不足,矿井抗灾能力弱,安全隐患严重。据进一步了解到,我国近一半以上矿井生产环境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指标。 同时,煤炭开采、加工、转换和利用过程,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渣、废水,严重污染环境。 “煤炭产能建设的急剧扩张,及由此带来的资源、环境、安全、科技压力隐患,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刘虹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指出:“目前中国煤炭开发能达到安全、绿色、高效三方面基本要求的全部产能,仅有11亿吨左右。” 总量控制需以科学产能为准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曾表示,“十二五”期间煤炭产能过剩的压力非常大,煤炭产量在未来必须要有限度,要考虑对煤炭产量实施总量控制,科学规划产能。 针对煤炭大规模生产产生的问题,钱鸣高院士首先提出了科学产能的概念:在持续发展的储量条件下,具有与环境容量相匹配的安全和保护环境的技术,将资源最大限度高效采出的能力。近年来,科学产能的思想内涵也不断丰富,科学产能要实现绿色、安全、高效开采。 专家表示,由于我国大部分煤炭资源富集在环境承受能力弱、水资源短缺地区,并随着开采深度的加深,引发的问题日益严重。频繁发生的煤矿事故、地下水破坏、环境污染、植被破坏等现象,已经严重影响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受资源丰蕴程度、地质开采条件、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水资源、经济(运输)等六个方面的条件制约,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煤炭每年科学产能规模按保守估计只为38亿吨左右。 为保障煤炭工业健康发展,避免开采规模失控,亟需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煤炭行业应树立科学产能理念,维护煤炭总量基本平衡。科学合理确定产能规模和资源开发强度,既要保障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煤炭供应,又要防止煤炭产量严重过剩,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有效的供给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此外,国务院近期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业内人士表示,这将对煤炭工业发展产生新的影响。11月4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院士在中国工程院与英国皇家工程院共同举办的中英PM2.5与雾霾污染防治研讨会上指出,高耗能、重污染产业增长速度过快等因素是我国大气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他认为,要彻底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要努力推动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革命。并指出,在能源消费方面,要大力推进煤炭等化石能源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