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建泉州市经委获悉,全市已有43家煤炭经营企业获得“牌照”,另有2家企业的申请正处审批阶段,省经贸委给泉州市的45张“牌照”指标将全部占用,煤炭贸易“牌照”审批大门实际上已缓缓关上。
两企业有望拿走最后“牌照”
最近,张晋平又开始忙起来了,手头上多了两份来自建筑陶瓷企业的煤炭需求订单。作为晋江燃料公司的负责人,煤炭价格一直牵扯着他的敏感神经。“ 进入6月,每吨价格稳定在900元左右吧。”《中国煤炭网》撰文称,6月市场煤价出现小幅度攀升。分析师认为,随着夏季用电高峰期临近,部分行业回暖,煤炭需求出现增长,往后煤炭价格将会在调整中小幅度增长。
煤炭贸易趋暖,一份份煤炭经营许可证的申请材料送至我市有关部门。“送到市级的完整材料比较少,眼下有安溪苏高热电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的申请材料已报送省经委审批。”市经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煤炭经营企业地区分布规划,泉州有45张煤炭经营许可证,指标已经用完。
部分煤炭企业“吃不饱”
泉州的煤炭贸易这块“蛋糕”到底有多大?43家企业经营现状到底如何?我们或许能从市经委掌握的数字中找到答案。“去年,全市总共消耗煤炭 980万吨,其中外调550万吨,扣除南埔电厂在秦皇岛自行采购的100多万吨,去年大概有400万吨煤炭是通过贸易公司外购。”在办公室内,市经委电力与能源科王科长给记者算起了去年全市的煤炭账目。他分析认为,43家企业“瓜分”从后渚港、梅林码头、深沪码头等地上岸的400万吨煤炭“大蛋糕”,平均一家企业做的量不到10万吨。“部分企业处于‘吃不饱’的状态。”
其实,煤炭经营企业也在时刻算着自己的那本账。据张晋平透露,“如果在去年年初煤炭价格最低时增加库存,到9月高价卖出,只要做两三万吨的量,企业就可以保本。”可是,进入去年第四季度,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显现,用煤大户建筑陶瓷和漂染行业的企业开工不足,市场销量不足,煤炭销售价格日渐走低,煤炭经营企业日子有些难熬。
“大洗牌”或挤出空间
一边是企业提出经营许可证的申请,一边却是指标即将用完,如今的煤炭经营许可证可谓是“千金难买”。记者了解到,煤炭经营企业的准入有两大门槛:煤炭批发、零售经营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储煤场地3000平方米以上。业内人士透露,从秦皇岛港发货,一船煤至少也有一万吨,煤炭经营企业处于成本高位运行状态。“2万吨的经营量是省经委年检的底线。”市经委有关人士称,虽然还没出现企业由于经营量过少而在年检时被卡住的情况,但去年以来已经有个别企业迫于成本压力,主动提出注销经营许可证。
“整合,或将是‘十二五’期间煤炭经营企业布局的一大主题。”市经委有关人士称,43家贸易公司经营现状不一,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大洗牌”,势必让一些煤炭经营企业丢掉手中的“牌照”。届时省经委将对省内煤炭经营企业布局进行重新调整,或许是煤炭经营许可证申请的好时机。
来源:泉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