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日电中国政府高调承诺要应对气候变化,但对有利于环保的政策却愈加疏远,这不禁令人们怀疑,中国将如何对待自己的减排日程。
中国有关人士提出,希望中国政府在12月召开的联合国(UnitedNations)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单方面作出表态,例如到2020年,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碳排放降低至少20%。
绿色和平中国(GreenpeaceChina)的气候和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称,无论是在哥本哈根,还是在中国的法律中,他们都希望最低20%能够成为一个具有约束力的目标。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22日在联合国发表讲话时说,到2020年中国将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没有设定上限。
中国政府也曾表态,希望到2020年,风力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能占到能源供应的15%。
就在胡锦涛发表讲话后的第二天,中国财政部(ministryoffinance)的一份提议摘要公诸于世,其中建议在2012-2013年开征碳税,并在未来征收环境税。
随后,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讲话中与开征碳税的提议保持了距离,指出目前的建议有很多。
本周三,中国政府又宣布了将抑制可再生能源投资的计划,指出为避免产能过剩,原则上不再核准或备案建设新的风力涡轮整机制造厂,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
为了使自己的减排目标更有可信度,中国首先应当定期公布排放细节,如果政府要给碳强度设定上限,定期公布排放细节也必不可少。
二氧化碳排放的量化,可以激活僵滞的中国碳交易市场。
GlobalCarbonCapitalLtd.首席执行长EthanHuang称,只有对企业的碳排放实施硬约束,碳交易才会活跃,同时,它还将给2020年之后中国严格限制排放总量铺平道路。
未来几十年中国将排放数十亿吨的温室气体,同时会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潜力巨大。
但为了有效评估这一市场的规模,中国必须给出一个百分比的减排目标,而且要具有约束力,NewEnergyFinance碳市场分析师JohnRomankiewicz如是说。
其他国家都在迫不及待地揣摩中美两国的节能减排底线,但答案或许要等到12月哥本哈根会议时才会揭晓。
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中美两国总共占到40%以上。但到目前为止,在探索《京都议定书》替代协议的过程中,中美两国均未明确表示将做出什么样的承诺。
鉴于中美两国不会在哥本哈根会议结束前亮出底牌,对那些涉足可再生能源的企业、或者潜在的碳交易员们来说,这难免是一场漫长而焦急的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