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的洗选、开采和利用必须改变粗放形态,走安全、高效、环保的科学发展道路。采用先进的煤炭生产和高效利用技术,促进煤炭的安全生产,提高利用效率和洁净度是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重视煤炭产量合理增长
“煤炭产量的快速增长,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不过,如果严格按照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评价体系去衡量,煤炭产量快速增长的背后,存在着‘高危、污染、粗放、无序’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0年,兖矿集团的煤炭总产量预计达到6594万吨,约比上年增长25%。“事实上,兖矿集团在好几年前就可以达到这个产量规模了。我们自己有意识地放慢了脚步。”兖矿集团董事局主席耿加怀说。
兖州矿区上世纪60年代起步,70年代建设,80年代进入投产期,90年代全面投产,当时年产量仅为1000多万吨。而进入21世纪的头几年,兖矿的几大主力矿井不断地互相比技术、比产量,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煤炭产量也在不断提升。短短两三年间,兖矿集团的煤炭产量就突破了4000万吨的大关。
快速的开采给兖矿带来了难题:兖州矿区原来设计年限为80年至100年,按现在每年4000万吨的开采速度,再过20年就无煤可采了。加上已采的20年,实际服务年限将只有40年。耿加怀说,由于当时各个矿井一味追求产量,安全隐患也逐步显现。
2004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从煤矿安全和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考虑,要求各煤矿严格按核定能力生产,使矿井有充足时间搞好配采。兖矿开始自觉制定并执行了减产计划,并强化安全生产、绿色开采以及煤炭深加工。
安全生产和绿色开采都意味着增加投入,产量也会受到一定的抑制,这对企业的效益是否带来了影响呢?耿加怀给出了答案,在确定减产目标后,兖矿集团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我们弥补了产量下降的损失;通过瞄准深加工,使煤炭资源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提高了煤炭的附加值,使企业的收入得到了提升。
“煤炭的产量减少,并不意味着兖矿走下坡路。相反,兖矿正在向外扩展,向更好地利用煤炭资源、向煤炭精深加工转型,向做大做强发展,相关接替产业正在形成。”耿加怀说。
事实上,除了兖矿,还有不少企业和行业的专家也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煤炭的产量是越多越好吗?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煤炭产量有了快速的提升。全国煤炭产量由2005年的23.97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29.73亿吨,增长24%。而从2000年至2009年,我国煤炭生产以年均8.2%的速度增长。
有关专家指出,煤炭产量的快速增长,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不过,如果严格按照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评价体系去衡量,煤炭产量快速增长的背后,仍然存在着“高危、污染、粗放、无序”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一次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煤炭将继续承担保障我国能源供应的责任。不过,未来中国煤炭工业不能再走无节制增加煤炭产量的道路,要控制煤炭产量增速,提高能效,未来中国煤炭产量增长必须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实现煤炭资源的集约化开发。
产能调控升级需政策保障
“在产能不断扩张以及产量不断增长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煤炭产能的调控升级,使产能建设更加符合国民经济发展需求,成为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11月份,我国全社会煤炭库存高位运行已达22个月,煤炭库存在2.0亿吨以上。另外,重点电厂库存大幅增加。截止到2010年11月7日,全国重点电厂煤炭库存6228万吨,可用20天。这表明,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煤炭消费需求有所下滑,煤炭供应过剩的趋势进一步突出。
不过,在此形势下,煤炭产能的建设并未出现明显收紧。据统计,2006年至2009年四年间,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8685亿元,煤炭产能建设大幅提高。
电力、冶金等重点用煤行业也开始大规模投资煤炭资源开发和兼并重组。截至2009年底,非煤央企投资煤矿133处,设计能力3.19亿吨,原煤产量1.72亿吨。
在产能不断扩张以及产量不断增长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煤炭产能的调控升级,使产能建设更加符合国民经济发展需求,更加符合行业科学发展的需要,成为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根据中国工程院对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的综合评价,在我国煤炭的保有资源储量中,适宜机械化开采的只有9524亿吨,按照35%的平均区域采出率,适宜于机械化开采的产能为47.62亿吨。
《我国煤炭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指出,要推进安全、高效的煤炭产能建设,可以实施“三步走”措施:2010年至2020年,按照保持已有、改造一批、新建为主的原则全面推进;2020年至2030年,全面实现煤炭工业科学产能的发展目标;2030年至2050年,力争全国煤炭科学开采整体技术水平及各项安全环保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专家建议,要按照“煤炭科学产能”的有关指标,推进安全、高效的煤炭产能建设,应当首先建立健全煤炭科学产能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将科学产能的标准作为煤炭企业的门槛,不符合科学产能的标准不开矿、不落实安全条件不开采。研究制定煤炭行业向科学产能改制的资金扶持和激励政策,建立煤炭超环境承载能力开采的国家补偿机制。
其次,要加快推进煤炭大基地大集团的实力建设,建立督察机制,将科学产能指标和标准作为煤炭行业的门槛来进行关停并转和重组兼并。
再次,要建设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实施科教兴煤战略,加大煤炭能源科技投入,加强煤炭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大煤炭科技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研发煤炭行业共性关键技术。
煤炭资源利用重在科学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基本平衡才能保证煤炭市场的良好运行。从当前煤炭生产建设和消费现状来看,必须从总体战略高度正确地调控煤炭生产总量。”
由中国工程院和行业专家完成的《我国煤炭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应该把综合考虑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条件、科技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承载力、水资源、煤矿安全、运输条件和人口等多因素纳入到对煤炭产能的考察中,并据此提出了“煤炭科学产能”的概念。
所谓“煤炭科学产能”,是指在具有保证持续发展储量的前提下,用科学、安全和环境友好的方法将煤炭资源最大限度采出的年度生产能力,要求资源、人、科学技术和装备四者都到位。
而从具体指标来看,“煤炭科学产能”要求煤炭企业的综合机械化程度要达到70%,百万吨死亡率降到0.1至0.01,安全费用将在生产成本中占很大的比重;同时,鼓励支持矿区作充填开采,煤炭资源回收率达到45%以上,条件复杂、埋深度大于1500米的难动用储量暂不列入可采储量。按照这一指标体系,到2020年,我国科学的煤炭生产能力应在38亿吨左右。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在2010年举办的中国能源战略与“十二五”能源发展论坛上也表示,在煤炭工业“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着重优化煤炭产业产能结构,巩固和提高一批现有煤炭科学生产能力。同时,改造现有矿井,形成一批煤炭科学产能,淘汰一批落后煤炭产能,最后高标准建设一批煤炭科学产能。
专家表示,尽管目前行业内对“科学产能”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科学产能”指标体系的建构都还存在着不少差异,但从总体上看,构建煤炭科学产能对于促进煤炭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也有专家认为,从当前我国煤炭资源的禀赋以及实际生产和消费需求来看,我们不仅在产能规划中要充分做好科学规划,建设科学产能,更重要的是在煤炭资源的消费利用中,要进一步做到科学、合理利用,使资源效用最大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也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加快了从单纯的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在注重原煤产量的前提下,不少煤炭企业更加重视原煤的提质加工,以期更符合行业未来清洁、低碳、高效发展的主旋律。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关注的并不是煤炭产量要有多大幅度的增长,而是我们在使煤炭产量及其增长保持在一定水平的基础上,能否实现绿色开采,能否在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冀中能源峰峰集团董事长陈亚杰说。
陈亚杰告诉记者,近年来,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走集约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子,积极创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精细化生产模式,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倾力打造煤焦化、煤化工、煤电、煤建材、煤层气发电五大产业链,实现了产品升级、产业升级、循环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峰峰集团由单一的煤炭生产企业向现代化能源化工集团战略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