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输煤管道的设计完成,引发了第四种运输方式的大讨论,不缺技术,也不缺资金的中国能否将这种方式商业化推广?
“陕煤化集团输煤管道工程设计已经完成,处于审核阶段。一旦建成,将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输煤管道。”作为设计方,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武汉设计院管道输煤所所长刘建平一直在强调相关细节不能公布,因为毕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三年前,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煤化集团”)提出计划斥资67.8亿元,建设国内首条输煤管道。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即在业内引起很大震动。因为这种管道输煤一旦成功,将成为继铁路、公路、海运后的第四种煤炭运输方式。
“管道运输的经济性非常好,只是公路运输的1/4至1/5,铁路运输的一半;且环保,不会造成沿途的污染,不受天气的影响……”刘建平所长一口气说了很多优势。但是,为何这种听起来让人向往的运输方式一直没能大规模推广?
是技术的原因吗?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副主任张宏予以否认,他坦言,输煤管道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因为中国的研究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了。的确,仅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武汉设计院进行此项研究就已经三十年有余。
那么,是政策扶持不够?张宏介绍,国家一度是很支持的。“六五”期间还在全国掀起了管道输煤技术研究和项目规划的热潮。
资料显示,1985年,国家投资400万元,在中科院唐山煤炭研究院建设了我国首个管道输煤实验中心,开始了管道输煤的基础理论研究。从1989年到1996年,我国先后规划了山西阳泉―山东潍坊、山西大同―山东青岛、贵州六盘水―广州湛江,以及山西晋城―河北秦皇岛等数条管道输煤工程。虽然最终均未实施,至少表明国家是支持的。
“主要是上下游体制没有理顺,管道运输要变成水煤浆,而电厂的锅炉也必须改造才能适应,作为电厂方为什么要白白投入?况且,原料来源也会因水煤浆而更加窄,选择的余地也会变小。”张宏说。
美国输煤管道没有继续发展,不是由于技术问题,而是由于政治问题,即铁路财团的反对,虽经国会通过法案,仍未能得到过路权而停滞不前。
这一次,陕煤化集团的异军突起将会填补国内的空白,但是,输煤管道能否商业化运行,能否真正成为第四种运输方式,多位专家意见不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