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农药行业持续低迷相比,2011年化肥行业却演绎了另一番风景,与2010年极度低迷的化肥市场相比,2011年化肥市场价格同比有大幅上升,市场的高位运行也直接带动了上市公司效益增加。
从目前已公布的化肥上市企业的业绩情况来看,除云天化、柳化股份以及华鲁恒升三家企业尚未披露2011年全年业绩外,其余21家上市公司中,净利润增长的企业达到14家,占2/3。亏损的企业仅有三家,分别为ST河化(河池化工)、川化股份以及ST国发(北海国发)。
市场高位运行带动效益增长
2010年底,我国与国际钾肥供应商签订的2011年上半年钾肥进口合同价为400美元/吨,比上年的350美元/吨的价格上涨了50美元/吨,这直接为2011年化肥涨价做了铺垫。
2011年伊始,尿素、磷铵等各种化肥的价格就涨声不断。尿素出厂价由上年的1600元/吨上涨到2100元/吨以上,磷酸一铵出厂价由上年1800元/吨上涨到3000元/吨,氯化铵出厂价由上年500元/吨飙升至1100元/吨。
而往年下半年原本跌价的尿素行情却在市场需求、二元肥出口、限电气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支撑下,并未立刻大幅回落,而是缓慢下行,不仅跌价时间被推迟,其幅度也较为缓和。
因此,氮肥和磷肥市场的高位运行,直接对相关上市公司形成实质性的利好,辽通化工、泸天化、四川美丰、湖北宜化、华昌化工等业绩出现大幅度增长。而氯化钾价格的上涨也使得国内唯一一家钾肥上市公司盐湖股份成为市场热点。
对于复合肥行业来说,2011年也是一个丰收年。春季在东北用肥市场结束之后,复合肥市场价格本应该下行的时候,4-6月份直线上行的出口量,支撑了国内复合肥市场行情逆势上行,加之2011年农产品价格保持上行走势,刺激了农户用肥需求。多种利好使得复合肥市场全年保持高位运行。司尔特、史丹利、鲁西化工、金正大、新都化工等相关上市公司的“成绩单”非常漂亮。
对于报表上出现业绩下滑的芭田股份、建峰化工等,企业级下滑并非是由于市场因素所导致,2011年芭田股份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加50.58%;营业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0.38%、39.73%。但其业绩下降主要是股权激励成本以及对深圳松岗基地和广西贵港基地的工艺改造等项目投入增加所致。建峰化工则是由于其第二套大化肥装置(年产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项目)的天然气供应中断并维护,导致业绩下滑。
气头企业受制于天然气供应
几家欢乐几家愁,行业景气度上升,仍有三家上市公司出现亏损。其中川化股份已经是连续两年亏损,随时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即被打上“ST”。而ST河化(河池化工)以及ST国发(北海国发)持续亏损,还将继续“戴帽”,如业绩继续无法改善,甚至有可能被实施退市。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同为四川化工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川化控股”)控股的泸天化已经实现扭亏,而川化股份却仍陷业绩亏损泥潭。其亏损原因诸多,但作为气头尿素上市公司,天然气供应短缺成为其持续亏损的重要原因。
据媒体报道,由于2010年泸天化和川化股份均处于亏损,为了避免两家上市公司被同时ST,川化控股决定先保泸天化,2011年,川化控股将川化股份的用气指标转给泸天化,把用气指标转给了泸天化,以现生产,盈利,到2012年再全力保川化股份。从目前来看,川化控股的举措无疑获得成功。2012年1月30日,泸天化发布2011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11年度净利润约1500-30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公告称,公司2011全年业绩扭亏为盈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化肥市场形势向好,公司主要产品价格较去年同期涨幅较大。
事实上,天然气供应紧张一直是气头尿素企业业绩的重要制约。2011年赤天化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5.89%,其报告称,年初受原料天然气供应紧缺的影响,公司生产装置被迫停车检修时间累计长达三个月,导致生产装置不能有效发挥其产能的优势,致使公司产量大幅下滑(同比下降5.88万吨)。
|